无印良品:从买不起到买不了

作者:网络发布时间:2019-09-20

 “性冷淡风”一直是大众给MUJI无印良品贴的标签,这家以极简主义为卖点的“杂货店”自2005年进驻中国以来,迄今已经在中国开了200多家店,其产品所体现的“极简美学”,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成为了“简约风”的代表。


  同样是主打家居百货的零售店,名创优品从所谓的“十元店”起家的名创优品,由被诟病山寨、low货,到如今定位全球的战略。这家一开始就没被正视的生活百货店,在实体经济的困局下,重新为零售杀出一条血路。


  尽管MUJI的消费者对名创优品有一种天然的鄙夷链,但是两者之间相反的业绩趋势也成了这条鄙夷链上逆向的一环,4年来九次的降价也没有挽回MUJI在业绩上出现的疲态,而且再怎么降,两者之间还是一段很宽阔的鸿沟,名创优品有着MUJI难以企及的价格优势。


  ?无印良品的透明化妆包动辄百元以上,而名创优品的化妆包不超过39.9元;


  ?无印良品de 一支牙刷25元,而名创优品的“爆品”三支装牙刷只需要10元;


  ?无印良品大多分装瓶25元/个,而名创优品大多10元2个,甚至是一套;


  ?冬天常见的棉质拖鞋,无印良品最便宜的都卖59元,而名创优品把均价压在25元左右。


 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,总的来说,无印良品的产品价格比名创优品贵约2~6倍,甚至更高。而店里主打的日常生活消费品都是高频刚需产品,随着大众回归理性消费,无论是中产还是学生白领都一致追求“性价比”,MUJI在中国市场愈发举步维艰。


  创始于1980年的MUJI无印良品,直译过来的意思是“没有商标的优质物品”,实行"反品牌"(无品牌)战略,宣传提供包装简洁、拿掉商标,省去不必要的设计,但“物超所值”的好产品。遵循统一设计理念所生产出来的产品,无不诠释着“无印良品”的品牌形象和设计理念。当初无意识传播品牌形象,最终却无形成就了这一品牌。


  然而这一在日本成功的商业策略,却在中国吃了“暗亏”!因为MUJI的无品牌策略还体现在商标布局上。


  作为一家“杂货店”MUJI的产品种类众多,早在1999年就在中国申请商标注册,然而保护类别不全,让别人钻了空子。通过商标网查询,与“无印良品”相关的商标注册申请有212条,其中大部分是中国公司,最为扎眼的就是“北京棉田纺织品有限公司”。该公司在多个类别申请了“无印良品、无印良品Home、无印良品风”等37个商标,仅第24类就申请了32个。


  尽管株式会社良品计画自2001年起对涉案商标注册提出异议,但数次都被驳回,而涉案商标在2012年经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最终裁定不撤销注册。


  MUJI可以说是成也品牌,败也品牌。


  据港媒透露的最新消息,法院裁定2005年在上海成立的日本无印良品公司所使用的“无印良品”商标侵害了北京棉田纺织品商标权,日本无印良品需赔偿其62万元人民币。有律师表示,这意味着以后日本无印良品在大陆只能称“MUJI”,而如果想使用“无印良品”商标,就只能从中国公司手中购买。


  这次判决可以说是属于商标保护的一次胜利,但却不值得狂欢。因为在很多消费者眼中,北京棉田纺织品有限公司旗下品牌Natural Mill无印良品一直被视为日本无印良品的山寨版,从装潢、产品到价格都与日本无印良品十分相似。


  这样的“逆袭”并非我们想看见的,此次日本无印良品的维权失败,也给为众多想进入他国发展的品牌们敲响警钟:市场未动,品牌先行。商标保护有地域限制,注册国内商标的同时,也要重视国际商标布局保护,预防海外商标抢注及侵权现象发生。


[  返回首页  ]

服务热线

0731-85118507

微信服务号